我们从一开始上学到至少高三毕业我们都在一直的学习语文。那么语文究竟是什么呢?
叶圣陶老先生在 “ 认真学习语文” 这篇文章中写到: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其中一点是能够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解释一个概念,让人易于理解、接受。而现在的一些专家非要故弄玄虚,不把你说得晕头转向,不足以证明其水平有多高。这就是差距。
语文作为课程名称,是国语和国文的合称。建国前,小学开设“国语”课,中学开设“国文”课,建国后“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
“语文”一词产生于19世纪末,在解放前已是一个常用词了,但作为课程名称的时间较晚。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称为“国文”课一科,传授的仍是历代古文。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丏尊联名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了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
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甚至扩张到其他国家的一门主课。
叶圣陶老先生还说,语文是一种工具,工具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的,工具不是目的。现在语文课得到了重视,直接原因是中高考中的分值增加了,区分度更大了。但学习语文绝不是为了应付中高考。
语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首先,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政治、历史、地理同样离不开语文。即使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似乎与语文风马牛不相及了,其实,如果语文基础太差,要理解那些公式定理也非常困难。其次,语文是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工具。 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它将制约着你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
当人们走入社会以后,会发现语文学习是多么的重要。一个谈吐优雅的人,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一个理解能力较好的人,三下两下就会成为熟练工人;一个读书多见识广的人,干啥像啥即使转行也照样行……语文学好了,不仅能“腹有诗书气自华”,自信自豪,更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
总之,要重视语文,学好语文,用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