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我们很多年的《大学语文》推出新版啦!
日前,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七届年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举行,110余位来自全国高校的大学语文一线教师讨论大学语文教育的热点话题。而在会议现场,由徐中玉、齐森华、谭帆主编的全新《大学语文》(第11版)首发,这是传统经典老教材全新修订后的首次亮相。
上世纪70年代末,时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的徐中玉和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等共同倡议,恢复开设因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而中断的大学语文课程,发起组织部分全国高校专家、学者,一起来共同编写新的《大学语文》教材。1981年,教材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为新时期第一本《大学语文》教材。
而这次全新的《大学语文》(第11版)由徐中玉、齐森华和谭帆共同主编,延续此前诸多版本基本编写思路的同时,在选目的视野上有所拓宽,在内容设计和撰写上不断完善。
语文本身传承着民族文化,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从语文的“人文性”角度考虑,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利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涵养性情;从语文的“工具性”角度考虑,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旨在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以后,使语文的学习不致中断,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大学语文》(第11版)分为十二单元,每单元有一个共同的人文主题,教材中所选多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堪称全人类创造的思想文化精粹,在总体上传递出对中国固有人文传统与现代思想观念相贯通的理解,这恰是“人文性”的体现。
另一方面,“学文例话”是本教材的一个显著特色,有“说理”、“抒情”、“叙事”、“写人”四篇,主要从表达方式着眼来谈阅读与写作问题,每篇设置在三个单元,也就是一个大的课文组合后面,其内容要点与这三个单元课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形成一定呼应。以第一至第三单元为例,其中课文多选议论说理性文章,故其后的“学文例话”即安排为“说理”。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悉心体验和揣摩这些经典篇目,在感悟和品味中发展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同时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可视为对“工具性”的有效实践。
此外,语文素养既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同时也十分关注学习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大学语文课程的双重功能,因此,《大学语文》不仅是大学生提高母语水平的优秀读本,也是增长语文素养的有效载体。
那么新版大学语文的入选篇目有哪些呢?
周到君看到了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讲故事的人》入选第二单元“和而不同”;还有钱谷融先生的名篇《我的自白》新收录于“诗意人生”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