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青年教师牟超指导2名本科生在知名地球科学类期刊Remote Sensing(中国科学院二区,影响因子5.0)上发表题为“Estimating Urban Forests Biomass with LiDAR by Using Deep Learning Foundation Models”的研究论文。
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大数据21级刘含章和计算机21级袁佳腾两位本科生分别为论文第一和第三作者。团队负责人陈志泊教授以及来自蚂蚁集团高级算法专家、北京市高层次特殊政策人才仲力恒博士等参与项目研究并联合进行指导,牟超老师为论文通讯作者和第二作者。
牟超,工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青年教师,主讲Hadoop集群计算原理及编程、应用统计与数据可视化等本科生课程,负责大数据专业的带队实习,致力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基础研究和领域应用。发表学术著作10余篇,包括4篇SCI论文、1篇计算机领域权威期刊论文、1本学术专著等。
城市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碳中和的“主战场”。估算城市植被生物量是实现城市碳中和的关键一环。受城市地区植被异质化多样性明显和复杂三维地形环境的影响,人工智能和遥感等低成本、大范围、便捷的新兴植被生物量估算技术往往存在较大误差,无法在城市场景中实际应用。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本研究结合LiDAR和城市路网OSM等多源数据,引入了深度学习基础模型,提出了一种高效、准确的城市植被生物量估算方法3D-CiLBE。
在3D-CiLBE中,首先使用SAM模型从大量复杂的多源城市数据中分割出单木信息,随后改进CLIP模型以识别树木类别,利用Informer模型进行长期生物量预测。一方面,LiDAR的高分辨率特性为准确描述复杂的3D城市森林场景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深度学习基础模型具备处理大量复杂数据进行生物量精准估算的能力。通过在美国八个城市地区数据集的评估实验表明,3D-CiLBE方法能够准确估算城市植被生物量,具有实践潜力。基于此,本研究为AI赋能城市碳中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力工具。
本研究受到科技部雄安新区科技创新专项(2023XAGG0065),CCF—蚂蚁科研基金项目(CCF-AFSG RF20220214),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应急揭榜挂帅项目(202303),中央高校优秀青年团队项目(QNTD202308),以及北京林业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02310022096)等项目的联合支持。
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起源于1984年成立的北京林业大学计算中心和1985年成立的国内第一个林业信息管理专业,具有丰富的领域信息化人才培养经验。学院于2001年独立建院,秉承“结构、特色、质量、创新”的八字建设方针,始终坚持“质量提升、行业融合”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战略,高质量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现已发展为以工科计算机类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主体,博士、硕士、专业硕士、学士、第二学士学位等多层次、多学位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智慧林业为优势和特色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基地。
学院教学科研成果卓著,先后获得梁希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草局揭榜挂帅项目等各类项目400余项,到账经费近亿元。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0余篇,牵头起草林草信息领域行业标准20余项,登记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成果1000余项。
众多学子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运动赛场、艺术舞台上,时时闪耀着信息学子们青春活跃的身影;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中,信息智慧与赤子之心熠熠生辉。近年来,学院本科生就业率平均为92%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达99%,杰出校友层出不穷,在社会各行各业的领域里贡献着北林信息人的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北京林业大学本科招生办”头条号!
素材来源:北京林业大学绿色新闻网,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