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是遏制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迫切需要,也是江津区以“区域推进新时代美好教育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课改项目的重要内容。
2021年,江津实验小学根据江津区教委《江津区大力推进幼小科学衔接项目研究制度》,对照学校实际情况,认真查找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幼儿园找不到突破点、小学找不到关键点、家长找不到落脚点,于是,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思考,通过园校双向发力,从儿童出发,站稳儿童立场,加强两个学段的有效链接,助推幼小衔接工作走深走实。
研究儿童,开展幼小衔接双向研修
德感幼儿园教师走进实验小学课堂。江津实验小学供图
江津实验小学为了儿童发展,根据“本源教育”主张,让教育回归本真,打造“情景引源—自主寻源—合作探源——展评释源—拓展开源”的“本源课堂”,让儿童的成长顺乎自然、合乎规律。因此,学校与幼儿园建立了双向研修机制,以“双师制”为主体,建立了联合教研制度,真正回归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
幼小衔接的根本是学生,关键是教师。学校与学区的幼儿园教师组建“双师团队”,每期围绕学生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开展一次集中研修,通过研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也迈开了联合教研的第一步。
幼小衔接核心在课堂,只有走进真实的课堂,看到真实的学习场景,才能触发教师对幼小衔接的科学认知。在双师研修的推动下,小学和幼儿园专设幼小衔接“开放日”,开展我能守规则、我能独立做、我会逛超市、我爱读绘本、我心中的小学生活等形式多样的教学主题活动,深入彼此课堂,通过同主题不同学段的课堂研讨,加深对不同学段课堂学习方式的了解,实现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
服务儿童,构建幼小衔接课程体系
《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提出,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围绕“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四个方面,积极探索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学校在“三源德育”的引领下,研发了一套“源文化”幼小科学衔接的主题课程。
鼎兴幼儿园小朋友到实验小学参观“源头活水池”。江津实验小学供图
为切实做好幼小衔接,满足孩子们对小学生活的探索欲望,实验小学遵循儿童心理特点设计了“寻源而来——探秘小学”课程。孩子们从认识学校的大门开始,走向国旗台,走进学校的思源楼、品源楼、慧源楼、康源楼,走过源头活水池,来到具有特色的消防体验中心、创客教室、心理活动室、科学实验室等,最后在寻源廊享受绿荫的同时,也被学校的文化所滋养。这样亲眼观察,亲耳聆听,亲身体验,这是幼小衔接最直接、最生动的一课。
成长需要仪式感,入学也需要仪式感。在开学第一天,一年级新生走红地毯,行“拜师礼”等,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孩子正正衣冠,规规矩矩地向老师行礼,然后牵着老师的手缓缓走过“启源之门”,开启快乐的小学生活。
实验小学与德感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江津实验小学供图
本源教育,课程引领。实验小学将写字习惯、饮食健康、同伴交往、安全自护等课程内容,充实到“本源课程”的“点点源源”校本课程中,让大班幼儿在“走进小学”的主题观摩活动中,孩子们走进小学课堂,和哥哥姐姐一起,体验小学学习与生活。老师通过领着他们进行有趣的《数字好朋友》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智能农场》的自助浇灌系统,充分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哥哥姐姐的足球操展示,让孩子们惊叫和激动……学校这些生动有趣的课程,让学生感受到小学一年级课堂的魅力,丰富一年级学生的情感认知,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行为认知,激发了他们对小学的向往和无限期待。
江津实验小学教务处和德育处组织录制了专门针对家长关于有效衔接问题的微课,供家长们收听。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主要以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为主,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不进行超前的知识传授,严格落实“零起点”教学。同时,开展“三宽家长”主题会,家长进课堂……普及幼小衔接知识,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营造良好教育氛围,提高幼小衔接的实效性。
寻梦清源,心逐瀚海。实验小学以“源”为核心理念,遵循儿童发展,在幼小衔接如何回归教育本真的路上不断探索。多年来,在这样沉浸式体验的主题活动中,在贯通培养的机制下,在促进儿童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着双向衔接、科学衔接、无痕衔接,为儿童创造了一个真正适合他们发展和成长的环境。(袁杰 夏文 黄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