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家长是不是都做过以下努力?
比如:花费很多时间陪着孩子写作业,给孩子设定考100分的目标,还许诺他要是取得好成绩,就给他一个大大的奖励。
这么做在短期内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长期下去孩子和家长都会很累。那么,怎么轻松地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指出,家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陪孩子写作业、不把考试分数作为孩子学习的目标、不把物质奖励作为孩子学习的动力。
本书作者尹建莉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她不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她还培养出一位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圆圆品学兼优,被评为北京市市级三好学生,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
本书浓缩了她十几年教育孩子的亲身经验,实用性很强,而且本书自2009年出版以来,靠读者的相互推荐,以平均每年近百万册的销量长销不衰。
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
不陪孩子写作业
很多家长喜欢陪孩子写作业,比如在孩子写作业时,坐在旁边;或者时不时过来检查作业的进度。家长的行为是出于好心,督促孩子写作业。
但实际上,家长监督孩子写作业,孩子内心的感觉就和你工作时老板站在你身后盯着你的感觉是一样的,很不自在,因此注意力就会不集中,总担心出错,这不仅会影响孩子思考,他写作业的时间也会不自觉地拉长。
圆圆上小学的时候,学校也提出家长应该陪着孩子写作业,但作者没这样做。她只是在最初的几天,给圆圆一些相关的指导和提醒。一周后,就不再管她了,既不陪她,也不刻意检查她的作业。
刚开始,她写作业很积极,但时间久了,她就不着急写作业了,回到家先开始玩,玩够了再写。直到有一次她忘记写作业,急哭了。其实作者早就开始着急了,只是一直装作没注意,也不刻意提醒她。
不过这件事,作者并没有责备她,反而给了她三种选择,第一就是今天写完再睡,第二就是明天早起一小时写作业,第三就是直接给老师说忘记写作业了。受自尊心的影响,她直接否定了最后一种,决定今天写完。到了第二天谁都没提这件事,当作什么都没发生。
孩子在成长路上偶尔会犯错,但家长们也不用大惊小怪,要鼓励孩子改正错误,不能直接责怪她,以免让孩子产生内疚感和负罪感。相反,我们正好可以把这当做是一个教育的机会,培养她自觉养成好习惯。
对于经常陪着孩子写作业的家长,陪一段时间要想办法从中抽身。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其次就是要给孩子制造愉悦感和成就感,哪怕他做得不好,也不要打击孩子。
需要家长陪着写作业的孩子,其实是不会管理自己,他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来约束自己。长期发展下去,孩子的内心会有一种深深的无助感和无力感。
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所以不陪孩子写作业,才更能帮助他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不把考试分数作为孩子学习的目标
我见过一位家长,每次考试都鼓励孩子考100分,也总会在考试前叮嘱他考试好好看题,认真检查。有一次,孩子没考100分,见到妈妈就哭,妈妈虽然没批评他,只是鼓励他下次争取考100分。
这位妈妈觉得自己的鼓励很有效,但其实她把孩子的学习目标错误的定在学习分数上,当孩子达不到时,就会产生内疚和失落感。
有时和家长在一起讨论孩子,家长都会说我们家孩子考了多少分,排了多少名,根本不关心孩子学习累不累,有什么问题,只在乎学习结果。
如果学习只是纯粹地追求考试成绩,那么孩子会以分数的高低来评判自己,从而忽略真正的学习体验。孩子就会变得目光短浅,急功近利,降低学习兴趣。
要培养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就不要被分数和名次束缚。我们不会因为孩子分数的高低兴奋或者沮丧,当孩子考得好时,我们会因为跟着她开心;当孩子考得不好时,我也不会指责她,反而会告诉她没考好,正好可以发现自己哪些地方有不足,查漏补缺,将她的注意力再次引导到学习上来。
比如她的数学考了85分,自己修改后,又有5分的题做对了,我会很愉快地在她改正的题上打勾,并将分数改到90分。如果有的题实在不会,我会耐心地给她讲解,让她继续修改,全部的错题改完了,我会给它把分数改成100分,如果试卷被老师收走了,我也会口头给她100分。 这样可以引导她一步步发现自己的问题,培养她寻找答案的乐趣。
广州一小学在给家长的信中写道:考不到高分没关系,那只是一场考试,他们可以做好人生中其他更重要的事。他们当中有人可能是艺术家,不必懂深奥的数学;有人可能是企业家,不必喜欢历史或文学;有人可能是音乐家,英语并不会影响他的人生。
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孩子的未来。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应该一步步地鼓励孩子自主学习,探索兴趣,发现孩子的潜力才是至关重要的。
不把物质奖励作为孩子学习的动力
一位妈妈想了很多办法奖励孩子,比如旅游,吃西餐,买名牌运动鞋,可这种奖励用了几次就不管用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没什么起色。
经常给孩子物质奖励,这会让孩子把心思花在如何换取奖品,如何讨家长欢心上面,孩子就不能踏实地学习。而且一旦父母的奖励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孩子内心可能会失去学习的动力。
物质奖励转移了孩子的学习目的,破坏了孩子求知的上进心,从而会失去学习兴趣。其实家长根本不用担心没有奖励,孩子就不好好学习。从上学开始,他们就知道成绩的重要性,考得好他们内心也有很大的成就感。
家长如果想采取一些激励手段,要考虑好激励方式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不能让孩子在内心将奖励与成绩划等号。
孩子考得好,家长可以给他一些口头的奖励。而且奖励是要发自内心,不能只是简单地说,你真棒,你做得真好等等,一定要具体说出他好在哪里,比如你这次考试的状态很好,没有上次那么紧张,值得表扬,这样的夸奖就比较真实。
家长也可以通过日常的小事表达对孩子的奖励,比如他喜欢运动,之前想买一双旱冰鞋,你可以顺便问下他的成绩,不刻意提名次和分数,然后转移话题,再问问他是不是想买旱冰鞋,正好放假有时间带他玩。
家长在给孩子奖励时,要明确奖励的目的不是因为分数,而是因为孩子真的需要。比如你给他100块钱不是因为他考了100分,只是他想买喜欢的漫画书;你带他出去旅游不是因为他考了年级前十,只是因为你想让他放松一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而对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