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复习小升初语文的基础部分,进度并不如理想中的快。
而且,我发现有2个知识点,难度大、和初中衔接性强,但因为考得容易,小学老师不见得会深讲,所以极容易被忽略过去,而导致后期爆雷。
第一,句子成分。
修改病句题,大家都很熟吧。
但其实做病句题,很多小学娃是靠语感的。
靠语感做题,这个阶段也没啥,首先通读一遍,顺还是不顺,先模糊判断一下,再照着可能正确的感觉去修改,大部分是可以过关的。
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想要有十足把握的拿到分数,就得明明白白的知道错在哪,属于什么类型,然后如何精准的进行改正。
正所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而病句修改中最为常见的8种错误类型: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分类不当。
其中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等4种错误类型,就主要是考核句子成分是否熟练掌握。
一个句子,你都分不清什么是主谓宾,什么是补定状,抓不到句子的主干,句子成分是怎么正确构成的,怎么去判断成分是少了,还是多了,还是搭配不当呢?
而且,学会了分析句子成分,做句式题里的”缩句“和”扩句“就非常容易,紧紧扣住主干和适当添加补定状就好了。
所以,想思路清晰的做出病句题,非得系统的提前学一下句子成分这一部分语法不可。抽时间好好捋一遍句子主要成分,学一点主谓宾定状补那是相当的实用。
不然,娃就都是在靠着中文“语感”来做题,靠着老师的就题讲题去零碎积累一些语法知识,依然搞不清楚句子背后的真正运行规律。
题目考得容易就还行,小学阶段还可以糊弄过关,可往初中的路上一看,那就是给自己埋雷啊。
第二,关联句。
关联句就是“复句”,复句又是相对于“单句”来说的,单句是指只包含一个主谓短语(或谓语)。
(那什么又是主谓短语或谓语?我说了得先学句子成分吧,它又来了)
复句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在意义上关联,结构上相互独立的单句组成的,又叫关联句。
在这一块,小学娃考得多的是各种显而易见的关联词,比如:
一边……一边……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因为关联词比较直观,扣住字眼就好了。
但我认为,真正重要的,还是句子之间意义上的关联。一长串连续而来的句子,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逻辑关系?
是并列、选择、承接、递进,还是转折、因果、条件和假设?
这些句子能理解到多少,决定了我们做阅读理解时的信息接收程度,也决定了我们在写作、尤其是议论文写作时的逻辑合理程度。
这个才是语文读写中,真正需要长期磨炼的思维。
我们来举个例子,在小学阶段普通考试中,阅读理解之前,哪个题型最难?
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句子排序题,把一段话的顺序打乱,让你重新排序。
这种题,通常考察三种行文顺序,分别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比较容易的出题,一般会考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通常会有比较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或是方位词,让孩子学会抓住关键字眼来做,排好了多顺几遍,还不算难。
可难一点的出题,都会从逻辑顺序的角度来考,考结构逻辑和内容逻辑。
因为没有了明显的时间词、方位词、关联词,那么,你就要对常用的段落行文结构、句子关系常见类型有所了解,才能够尝试着去重新排列出一个合理的顺序出来。
而且,大家发现没有,这种题型已经处于基础题的最后了,接下来就是阅读理解,然后就是写作,都是各种逻辑关系争相亮相的“战场”了。
所以,早早打好关联句的扎实基础,对后续与逻辑强相关的题型,非常重要。
但话又回来,句子成分和关联句虽然后续关联极强,但因为现在这个阶段,一般性考试考得并不难:
不懂主谓宾,一样可以修改病句;
不懂承接、条件关系,一样可以背熟常见关联词来做题;
不懂逻辑关系,但找准字眼也可以顺利给句子排序。
所以,它很容易被我们忽视其重要性和难度,但为了初中语文能走得更顺利些,我们还是得早打算、早排雷。
即便家里娃语文很拔尖,也可以自测一下,这两个地方究竟功底如何。
欢迎关注@B计划老妈,孩子成长路漫漫,在这不可逆的十八年里,努力扶君上马,送君一程,但内心始终有B计划。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