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跳水队选手陈芋汐在2024年跳水世界杯上夺得女子十米台冠军,赛后她用英语进行了获奖感言,结果引发了国内一场关于“是否应该用英语表达感谢”的讨论。
这其中反映了我们在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之间的微妙关系,也让人深思选手、体育组织和公众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事件背景
在本届跳水世界杯上,陈芋汐表现出色,以415,35分的成绩夺得女子十米台冠军。颁奖仪式上,她用流利的英语发表了感谢支持的致辞。这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属于正常惯例。
但是回到国内,许多人认为她应该首先用中文表达感激之情,以示对母语和民族的尊重。还有人担心这会给国内选手造成负面示范效应。
无可否认,中国的热点人物用英语致词确实令人不适应。但我们需要在批评之前,先审视这其中的文化差异和实际困境。
理解文化差异
与中国相比,西方国家历来更重视个人主义,鼓励选手以个人名义取得成就。因此西方选手夺冠致辞常常是“我”而不是“我们”。这与中国强调集体荣誉的传统有差异。
但近年来中国也在鼓励选手个性化发展,表现自我。陈芋汐的英语致辞,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她的个人风格。我们不应将之简单解读为不尊重母语文化。
汉语是联合国官方语言之一。在国际上说汉语并不是一种不好的或者是被人看不起的行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应该要牢记自己的国家,汉语交流很正常。
若记者是用英语或者其他语言来提问,只要我们自己能听的懂,就没有必要一定要用英语去回答,我们正常用汉语回答就可以了。
考量选手困境
我们还要理解,选手对外语的运用是多年训练的结果。要求陈芋汐临时转换语言并非易事。使用非母语表达感情也存在障碍。她的英语发言源自内心,不应被过分解读。
与之相比,如果组委会事先告知必须使用中文,她也会作出安排。我们应该区分选手个人行为和组织层面的问题。
反思多元文化的融合
这件事反映出我们还需在推广母语文化自信和吸收多元文化方面找到平衡。
体育交流本身就是增进文化互鉴的契机。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欣赏不同表达形式所展现出的共通情感。
与此同时,主办方也应在赛前就语言规范进行明确规定,而不是怪罪选手个人。增强组织指导,促进各方文化融合,是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正确方式。
结语
余论综上所述,陈芋汐的英语致辞引发了关于文化认同的思考,我们需要在批评之前多方理解,体育界和公众也应审视自身,反思如何更好地促进交流。让我们用开放的心胸,共同致力于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与发展。
希望我们都热爱自己国家的语言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