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记得课文里的《秋天来了》的内容吧,先看一下封面1987年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封面,是很多人的记忆,但是你绝对没有想到这篇文章60年的变化如此之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看到这张87班第一册的封面,相信很多80后对这篇小学语文课本上有着深深的记忆,80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本,从彩图设计、从课文内容编排上来看都比较迎合当时的四季更替的变化,所以我的感触的特别的深刻。
特别这副封面,对于很多来说都是难忘的记忆!特别是课文中的《秋天》这篇文章更是让人进入意境。
天气凉了。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啊!秋天来了。
这篇短短43字的文章,却写出当时的秋天的美、秋天的形态与颜色、写出了秋天的季节的动与静的状态;这对于当时上一年级的我们来说朗朗上口,
这篇80年代的《秋天》的文章,一直以前我们都不曾知道写出如此简单而又生动的文章的作者是谁?一直是个迷?其实这篇文章最早出现在1955年的初级小学课本的第一册上试用版上,当时当时模样可不是我们80年代所看到的样子:
这个张图是1952年版初小语文第一册《秋天》,但是内容截然我们所学的不同,直到1955年做了更改,改编以后读起来朗朗上口。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1955年的《大雁》的这篇文章只有31个字,无论从图片的配置还是语句的使用。这仅仅是描写秋天大雁南飞而已,和我们80版本的句意完全不同。这个版本一直用到1963年。
从1966年到1978年,全国没有统编的小学语文教材,《大雁》这篇课文在消失了10多年的光景。虽然在1978年的时候恢复了部分比较经典的一些文章。但是《大雁》这篇文章并未被收录。直到1982年,人教部开始编写5年制和6年制的教材的时候,这篇文章再一次回到了我们的课本第一册中。
就在1982年,新版的五年制和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上《秋天》出现在了第一册的语文课本上,它和原版的《大雁》不同,《秋天》不仅对大雁这种动物南飞进行了描述,同时也对另外秋天的一种景象“秋天的黄叶”进行了植入,全篇文章既有情景又有情感的代入。仅仅多了12个字变成了写景的散文诗。
到了1992年,人教部开始编写了新的全国通用教材“八套半”,然后这篇文章再次被选入小学语文第一册。这次,这篇文章无论从篇幅上还有文章取名上都做了修改。都进行了加长。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啊!秋天到了。
1992年版人教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取名为《秋天来了》,原来是《秋天》。字数从43个字变成了55个字,一句“天空那么蓝,那么高。”就描述出了秋天的季节是秋高气爽,这篇文章更加鲜明的层次感!把秋天的景色从地下写到天空中。
还有一个细微的变化: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文章结尾处“秋天来了”成了“秋天到了”。也许是为了迎合文章标题,虽然意思上没有太大改变,可是读起来没有那么顺溜。到了2016年,这篇文章再一次入选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然而这一次,“秋天到了”终究还是“秋天来了”。
但是从2001年开始,教育部逐渐放开了教材的编写权,结束了统编教材的历史!全国各地出现了很多的自己编写的教材,比如:人教部编版、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西师大版等。同时,在这些自编的教材里,《秋天》、《秋天来了》不再作为必学文章出现。但是这篇内容并没结束,而是以拓展阅读或备用篇目出现。而且文章变得越来越长!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田野里,棉花白了,高粱红了,稻子黄了,丰收的季节到了。
我现在都还背这篇课文:秋天来了,一群群大雁…… 顿时思乡情节上来了,还怀恋那儿时的时光,那是父母还年轻……我至今记得大部分课文的文字、图片排版布局,大概第几课,在左边还是右边,上半页还是下半页。印象太深刻了!年纪大了的反而记不住。
再次走进《秋天》,打开课本,似乎又和儿时的秋天相遇,一股暖暖的回忆悄上心头,记忆的秋天依旧那么蓝,那么高,只是童年已随那群南飞的大雁一去复不返……低下头,泪眼朦胧,思绪万千……同学们,今天和老师一起走进《秋天》,去南飞的雁群中寻找属于你们的秋天吧!
31字,43字,55字......,从《大雁》到《秋天到了》,你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哪一个版本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