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雪) “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小学借助‘习作教育'完成了三个转变:从语文学科向所有学科的转变、从课堂教学向整体教育活动的转变、从教学向教育观念的转变。”5月15日,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小学校长李福平在由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双减’背景下学生学校教育重构”课题组召开的“习作教育:百年老校文化创生的变革性实践”研讨会上,分别介绍了如何从“习作教学”转向“习作教育”、何为“习作教育”、学校“习作教育”的推进举措,为探索百年老校文化创生贡献了智慧与生动案例。
为了能够产生智慧的碰撞,研讨交流改变以往的形式,座次由排排坐变为小组学习,在每个主题分享后由主持人主持分享互动,根据交流内容时时分享感受、提出问题、总结经验。
与会者了解了何为“习作教育”后,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小学教学主任白婧以《“习作教育”理念下教学机制的实践与探索》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她从教学和教研两个方面为大家讲述了“习作教育”理念下学校的课堂教学与教研变革,系统介绍了“习作教育”的框架模型,包括“预作”,即关注儿童经验,了解学生需要学什么,进而探索教师应该如何支持学的过程;“赏析”,即经验扩展与提升的过程;“创构”,即新经验所具有的关联和结构进行个人化的再联系、再建构。
“学校以‘习作教育’为抓手,以‘习作’为载体实现了学生体验真实生活,实现了‘三全育人’。”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第二中学校长高薇在点评环节分享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小学德育主任姜海荣以《德育视角下的日记赏析课程实践》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她从日记赏析课程的内容、日记赏析课程实施以及日记赏析课程提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学校借助日记赏析课程让日记成为以儿童真实生活体验为主的创新实践。同时,解释了日记赏析课程如何进行“预作”“赏析”“创构”,让与会者了解“习作教育”从教育理念到具体操作全链条过程,实现理念与操作的无缝衔接。
作为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双减’背景下学生学校教育重构”课题组成员校,中国农业科学院教育集团校长李艳征在分享中说道:“日记赏析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习作教育’的办学理念给足学生、教师发展的空间,这里的学生会表达、会交流、会评价,在开放性交流的过程中为学生一生发展注入了鲜活底色。”
为了把话题更聚焦,引向更深度的思考,北京教科院黄晓玲博士围绕与会者的感受和疑惑,追问“习作教育”底层逻辑是什么?变革性实践是如何发生的?“习作教育”能概括朝阳小学当前真实而生动的教育样态吗?话题一经提出,会场又沸腾起来。
海淀区教委原副主任、教育部课程改革实验区指导委员会专家胡新懿分享道,“学校课题研究‘宜小不宜大’,对学校‘习作教育’中的‘预作’‘赏析’‘创构’要进一步明确对于全学科的意义,同时要聚焦国家课程方案细化课程体系、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将国家课程方案中的五项指标与学校课程深入结合”。
针对与会者提出的“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小学在发展中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的提问,李福平校长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改变这所学校的生态。一个人的成功不会给学校带来成功,一群人的成功才是学校的成功。学校以‘习作教育’为突破口,为师生搭设平台,促进师生不断成长。”
“这是一所有活力的学校,‘习作教育’也是指向人未来发展的教育,“习作教育”是一种百年老校获得重生的大胆创新。”丰台区第八中学李宏校长说。